華語金曲獎2010提名公佈,陳奕迅縱貫線領跑
	
	 
	2010年7月28 日,“華語金曲獎”組委會公佈了2010年度盛典7大類獎項的提名名單,借鑒格萊美標準並結合本土特點分門別類設置,為打造“華語格萊美”奠定基石。
	本次活動由南方網特約支持,全球華語音樂工作者之協作推廣機構“國際華語音樂聯盟”主辦,邀請向雪懷、黎小田等領銜的全球近百名專業評委共同選出,其廣泛性和代表性覆蓋中國內地、港澳台和海外華人地區。本年度的評選共分7個類別,包括“十大華語唱片”、“十大華語金曲”、“公開獎”、“粵語獎”、“藝術獎”、“行銷獎”、“技術獎”。該7個類別的獎項設置,經主辦方長達2年的嚴謹求證和核定而成,既參考了格萊美等國際獎項按照音樂門類設置獎項的慣例,也依據華語音樂產業發展的現狀,做了本土化的創新。
	陳奕迅《H3M》6項提名,粵語歌水準回升
	陳奕迅Band Sound風格的粵語專輯《H3M》無疑是本次提名的大贏家,台前幕後共斬獲6項提名,包括“最佳粵語男歌手”、“年度最佳粵語專輯”“年度最佳粵語歌曲” “最佳作詞人(林若寧《七百年後》)”“最佳專輯企劃”、“最佳封套設計”,而陳奕迅本人也同時入圍“最佳國語男歌手”、“年度藝人”,華語樂壇天王的地位更得到專業評審團的認可。
	其他的粵語歌手也表現優異,謝安琪兩張專輯《Yelling》/《Slowness》為她帶來“最佳粵語女歌手”的提名,也憑《年度之歌》同時入圍“年度最佳粵語歌曲”和“最佳作詞人(黃偉文)”,而樂壇中流砥柱的巨星譚詠麟、李克勤,新銳力量張敬軒、麥浚龍以及復出的鄭秀文、劉美君專輯均水準不俗,傳統粵語流行曲、搖滾、電子、中國風、福音、騷靈等各種元素為粵語歌壇帶來新的衝擊,也讓看到香港樂壇復甦的希望。
	張惠妹、陳綺貞角逐“國語女歌手”
	最佳國語女歌手之爭與台灣金曲獎有些相似,張惠妹、陳綺貞、蔡健雅均強勢入圍,而民謠歌手曹方和張懸的出現也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。在台灣金曲獎包攬6獎的張惠妹,本次還與阿弟仔聯袂取得“最佳製作人”的提名,演繹被肯定的同時在幕後也頗有建樹。被譽為“票房女王”的陳綺貞深受專業評審團的青睞,是張惠妹奪取“最佳國語女歌手”獎項的最大對手,她倆的主流與獨立之爭,也是本次大獎的一個看點。
	獨立小眾繼續熱潮
	席捲華語樂壇的獨立小眾音樂繼續製造熱潮,除已經躋身“最佳國語女歌手”提名熱門之列的陳綺貞,她的另一競爭對手來自北京的民謠歌手曹方更獲得“最佳民謠藝人”提名。而上一年度的“最佳搖滾藝人”得主獨立先鋒藝術家左小祖咒憑具有深刻現實性的《大事》專輯再度成為這一獎項的熱門人選,這張專輯也在今年1月先期獲得“十大華語唱片”第2名。樂隊/組合部分,蘇打綠、My Little Airport、山人、癡人、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等新老團體,洪啟、李志、鍾立風等民謠藝人,張亞東、與非門等電子藝人,黑撒、歐陽靖、講者等嘻哈藝人,白水、黛青塔娜等世界(民族)音樂藝人也體現了獨立音樂的多樣性。
	 
	
	  增設方言獎項弘揚地方文化
	除傳統的國語、粵語獎項外,本次大會還特意增設了閩南語歌曲和專輯的獎項,以及“最佳其他方言專輯/歌曲”,鼓勵不同特色方言的地方文化。台灣金曲歌王蕭煌奇成為首屆閩南語獎項的熱門,而來自廣東海豐的民謠組合“五條人”則以河洛方言(屬潮汕語系)的《縣城記》一舉獲得“最佳其他方言專輯” “最佳其他方言歌曲”和“最佳新樂隊/組合”“最佳樂隊/組合”以及“最佳封套設計”5項提名,其成績之優秀不遜於一眾大牌歌手。
	行銷獎鼓勵幕後工作者,縱貫線最佳。
	有別於一般頒獎禮只注重表彰明星的傳統,本次大獎更特意設立了“行銷類”獎項,體現對唱片企劃和藝人行銷等幕後領域工作者的尊重,包括最佳藝人行銷、最佳專輯企劃、最佳事件行銷、最佳演出管理、最佳封套設計等5項。而在上一年風靡整個華語樂壇的經典組合“縱貫線”則一舉囊括前4項的提名,並同時入圍“年度最佳國語歌曲”“最佳樂隊/組合”“年度藝人”,與陳奕迅一併成為提名最多的藝人,顯示經典巨星風範。
	藝術獎表彰非流行類音樂,首設兒歌、民樂、古典獎
	除傳統的流行類演唱獎外,華語金曲獎還特意增設藝術類獎項,表彰優秀的非流行傳統和現代音樂,包括HIFI、Newage、民樂、古典、兒歌、跨界等獎項。行銷和藝術類獎項將提前在8月的啟動新聞發布會頒發,以示重視。
	華語金曲獎2010提名名單
	公開/粵語/藝術類
	最佳國語男歌手:
	陳奕迅《上五樓的快活》
	陶喆《69樂章》
	林宥嘉《感官/世界》
	蕭敬騰《王妃》
	汪峰《信仰在空中飄揚》
	最佳國語女歌手:
	張惠妹《阿密特》
	蔡健雅《若你碰到他》
	陳綺貞《太陽》
	張懸《城市》
	曹方《哼一首歌 等日落》
	最佳粵語男歌手:
	陳奕迅《H3M》
	李克勤《Today Special》/《Threesome》
	譚詠麟《Mr.Tam 再度感動》
	張敬軒《Love & Living》
	麥浚龍《天生地夢》
	最佳粵語女歌手:
	鄭秀文《Faith 信》
	劉美君《Queen of hardship》
	容祖儿《A Time For Us》
	謝安琪《Yelling》/《Slowness》
	王菀之《On wings of time》
	最佳男新人:
	李治廷《今天開始》
	王梓軒《超越聲音》
	紀佳松《Blue J》
	謝和弦《雖然很芭樂》
	蛋堡《收斂水》
	最佳女新人:
	徐佳瑩《首張創作專輯》
	梁文音《愛的詩篇》
	張芸京《破天荒》
	曾軼可《FOREVER ROAD》
	陳思彤《VIVI陳思彤》
	最佳新樂隊/組合:
	永遠懷念塔可夫斯基《你睇斜陽照住嗰對雙飛燕》
	宇宙人《宇宙人》
	癡人《第一章》
	山人《山人》
	五條人《縣城記》
	最佳樂隊/組合:
	My Little Airport《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》
	縱貫線《北上列車》
	蘇打綠《春 日光》
	羽泉《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羽泉》
	五條人《縣城記》
	最佳民謠藝人:
	林一峰《思路》
	曹方《哼一首歌 等日落》
	洪啟《九棵樹》
	李志《我愛南京》
	鍾立風《瘋狂的果實》
	最佳世界(民族)音樂藝人:
	白水《雨來》
	代青塔娜《寂靜的天空》
	德德瑪《望草原》
	哈琳《蒙古天韻Ⅱ-來自草原的恩雅》
	馬木爾《雄鷹》
	最佳搖滾藝人:
	夏韶聲《力量》
	范曉萱&100%樂團《赤子》
	汪峰《信仰在空中飄揚》
	周雲山&廢墟樂隊《悟空》
	左小祖咒《大事》
	最佳電子藝人:
	Nylas《Nylas》
	B6《In The Mix 02》
	JOMO《JOMO》
	張亞東《潛流》
	與非門《是與非》
	最佳爵士/藍調藝人:
	陳奐仁《Raw Jazz》
	方大同《Timeless》
	潘迪華《My Dream,My Way,My Indie Music》
	絲竹空爵士樂團《紙鳶》
	王若琳《Joanna&王若琳》
	最佳舞曲藝人:
	潘瑋柏《零零七》
	蔡依林《花蝴蝶》
	李玟《Coco的東西》
	溫嵐《Dancing Queen》
	蕭亞軒《鑽石糖》
	最佳Hip Hop藝人:
	歐陽靖《免費Rap》
	蛋堡《收斂水》
	拷秋勤《無名英雄》
	黑撒《我的黃金時代》
	講者《Still Alive》
	最佳HIFI人聲:
	廖昌永《情緣》
	趙鵬《十二級低音鳳》
	德德瑪《望草原》
	陳潔麗《儂情》
	徐雯《十億掌聲Ⅳ-中國經典古詩詞歌曲》
	最佳HIFI器樂:
	中國愛樂樂團《門》
	李祥霆《心》
	孟慶華《小曲兒》
	於紅梅《大聖遺音》
	五行元素《五行元素》
	最佳New Age 專輯:
	趙聰/劉興辰《經典永恆》
	賈鵬芳《朋友》
	賽音吉雅《初升的太陽》
	天格思《結》
	五行元素《五行元素》
	最佳民樂專輯:
	廣東民樂曲藝團《雀躍枝頭》
	黃江琴《二胡傳奇》
	李祥霆《心》
	趙家珍《琴》
	吳琳《清明上河圖 箜篌》
	最佳古典專輯:
	郎朗/雷賓/麥斯基《俄羅斯鋼琴三重奏》
	梁建楓《匈牙利舞曲》
	王羽佳《奏鳴曲與練習曲》
	呂思清《思鄉曲》
	香港純弦《驚喜!生日快樂! 》
	最佳戲曲專輯:
	趙群《奼紫嫣紅》
	孟慶華《小曲兒》
	孟慶華《伶歌》
	孟慶華《粉墨是夢2》
	最佳兒歌專輯:
	李紫昕《音樂夢幻花園》
	廖子褕《小魚兒的泡泡樂團》
	林妙可《歌唱祖國》
	北京兒童合唱團《瑤山夜歌》
	亞洲天使童聲合唱團《天使在唱歌》
	最佳(美聲)跨界專輯:
	廖昌永《情緣》
	宋祖英《東方牡丹》
	譚晶《長城獨唱音樂會》
	年度最佳國語專輯:
	陳奕迅《上五樓的快活》
	陳綺貞《太陽》
	蘇打綠《春 日光》
	汪峰《信仰在空中飄揚》
	左小祖咒《大事》
	年度最佳粵語專輯
	陳奕迅《H3M》
	鄭秀文《FAITH信》
	王菀之《On Wings Of Time》
	Swing《武當》
	My Little Airport《介乎法國與旺角的詩意》
	年度最佳閩南語專輯:
	陳明章《陳明章的台灣囡仔歌》
	蔡小虎《重感情》
	蕭煌奇《愛做夢的人》
	甲子慧《傷心影》
	秀蘭瑪雅《故鄉月》
	年度最佳其他方言專輯:
	查勞 巴西瓦里《老老車》
	黃連煜《十二月古人》
	林生祥《野生》
	代青塔娜《寂靜的天空》
	五條人《縣城記》
	年度最佳國語歌曲:
	蔡卓妍/林俊傑《小酒窩》
	縱貫線《出發(亡命之徒)》
	林宥嘉《說謊》
	孫楠《愛你夠不夠》
	週筆暢《你們的愛》
	年度最佳粵語歌曲
	陳奕迅《七百年後》
	謝安琪《年度之歌》
	張敬軒《披星戴月》
	側田《B.O.K》
	MR.《如果我是陳奕迅》
	年度最佳閩南語歌曲:
	蔡小虎《重感情》
	陳明章《童謠》
	蕭煌奇《愛做夢的人》
	江蕙《甲你攬牢牢》
	秀蘭瑪雅《故鄉月》
	年度最佳其他方言歌曲:
	查勞 巴西瓦里《老老車》
	黃連煜《阿城伯有六個孻仔》
	林生祥《野生》
	馬木爾《雄鷹》
	五條人《十年水流東,十年水流西》
	年度最佳KTV歌曲:
	蔡卓妍/林俊傑《小酒窩》
	方大同《紅豆》
	蔡依林《花蝴蝶》
	林宥嘉《說謊》
	週筆暢《你們的愛》
	年度藝人:
	陳奕迅
	陳綺貞
	縱貫線
	蘇打綠
	左小祖咒
	技術及行銷類
	最佳作詞人
	林夕《弱水三千》
	林若寧《七百年後》
	林若寧《文字流淚》
	黃偉文《年度之歌》
	左小祖咒《北京畫報》
	最佳作曲人
	Christopher Chak《年度之歌》
	馮穎琪《弱水三千》
	鮑比達《儂情》
	金培達《國家》
	昭日特《吻你》
	最佳編曲人
	鮑比達《儂情》
	曲世聰《流轉》
	張亞東《密流》
	黃志毅/王瑞《但願人長久》
	馬斌《玫瑰玫瑰我愛你》
	最佳製作人
	鮑比達《儂情》
	阿弟仔/張惠妹《阿密特》
	王治平《感官世界》
	何忠《十億掌聲Ⅳ》
	馬斌《上海往事》
	最佳錄音師
	Edward Chan / Charles Lee / King Kong《Timeless》
	利偉明/林永祥/保坂宏幸《儂情》
	秦萬民/ 全相彥《蒙古天韻Ⅱ-來自草原的恩雅》
	廖志茂/ 李貴《十億掌聲Ⅳ-中國經典古詩詞歌曲》
	馬斌《上海往事》
	最佳專輯企劃:
	陳奕迅《H3M》(環球唱片)
	環球群星《合唱造大力量》(環球唱片)
	鄭秀文《FAITH信》(東亞唱片)
	縱貫線《北上列車》(滾石唱片)
	徐雯《十億掌聲》系列1-4(聲揚唱片)
	最佳藝人行銷:
	鄭秀文(東亞唱片)
	王菲(陳家瑛)
	縱貫線(滾石唱片)
	盧廣仲(愛貝克思)
	陳思彤(金牌大風/SA爸)
	最佳事件行銷:
	超級星光大道(金星娛樂)
	縱貫線全國巡演(滾石唱片/本色音樂)
	快樂女聲2009(天娛傳媒)
	小虎隊上春晚(中央電視台)
	第一屆中國搖滾迷笛獎(迷笛音樂學校)
	最佳演出管理:
	LOVE Mi鄭秀文世界巡迴演唱會(東亞娛樂)
	2009縱貫線SUPERBAND全國巡迴演唱會(本色音樂/稻草綜合製作有限公司)
	陳綺貞2009“太陽”巡迴演唱會(稻草製作)
	黃子華棟篤笑廣州站(新娛國際)
	那英“那20年”世界巡迴演唱會(九州文化)
	最佳封套設計:
	陳奕迅《H3M》(環球唱片)
	關淑怡《Shirley s Era》(星娛樂)
	林生祥《野生》(大大樹)
	林宥嘉《感官/世界》(華研國際)
	五條人《縣城記》(刀馬旦唱片)

 
